时间:2022-09-25 04:28:45 | 浏览:430
五年答卷
ANSWER
过去的五年,定海这座海岛历史文化名城风起云涌。
争当“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排头兵,定海人负重奋进、拼搏赶超,步伐坚定有力。
2021年,定海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5亿元,是2016年的1.3倍,城镇和农渔村收入分别为75481元和42911元,增长42.3%和51.1%;海洋经济年均增速6.6%,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在全市40%左右,连续五年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数字化引领撬动七大领域改革亮点纷呈,“1+7+N”改革全景图基本形成;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的农村综合改革持续发力,累计长期规模流转土地493公顷。
城市有机更新跑出加速度,完成城中村(旧城)改造108.3万平方米;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打出强大声势,美丽城镇建设示范推进,创成省级“基本无违建区”,助力舟山以优异成绩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
这样的发展态势,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定海正走出一条励精图治的“定海路径”,展示出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靓丽图景。
改革担当,发展加力。未来五年,定海该如何快马扬鞭,在赶考之路上续写新篇章?这张发展问卷,逐渐显出清晰的答案。
01 问道海洋
全速竞跑创新赛道
2021年3月,位于定海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培育中心的浙江优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这是该培育中心引进的一家科技型企业,企业获评“2021年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重点产品包括衍射光学元件(DOE)、光栅、VCSEL激光器芯片等,对定海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位于定海西北角的定海工业园区凭借优良的港口条件,吸引了“长宏国际”“科鑫重工”等重点企业入驻,成为定海工业经济的一颗“明星”。过去五年,园区深入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推动园区企业提档升级,一个产城融合的高能级产业平台初具雏形。“园区已有注册企业420余家,202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区总量的三分之一。”定海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已基本形成绿色石化区、港口物流仓储区等五大产业区块。
向海图强,逐梦深蓝。五年来,定海海洋经济年均增速6.6%,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在全市40%左右,连续五年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从2020年11月3日项目获得深圳国资委批准同意,到12月16日盐田港集团与定海区政府签订意向合作协议,短短43天的时间里,总投资超60亿元的盐田港油气产业链投资项目在定海“瓜熟蒂落”。快交割、快复工、快投产,盐田港项目加快推进缘于定海17家单位的精干力量和项目一起“奔跑”。
紧盯招商引资“牛鼻子”,为经济发展“引活水”。过去五年,定海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全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7个,利用市外资金343.3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51亿美元,标志性重大产业项目涵盖先进制造业、油气全产业链、粮油仓储加工贸易、水产品精深加工、清洁能源等产业。
唱好转型升级主旋律,迈出经济发展新步伐。在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企业近几年每年技改投入在数千万元以上,目前拥有近100项船舶知识产权和40余项技术专利,累计进行技改项目59个。
聚焦数字经济,提升企业“战斗力”。定海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达到29家,比2016年增长一倍。“华业塑机”列入省级个性化定制示范试点企业培育名单,“易航海”入选省上云标杆企业,“良海粮油”等7家企业列入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
数据显示,五年来,定海累计申报国家、省、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39项,立项532项,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103项。
精准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建立实施“1+3+N”“三服务”长效机制。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定海区严格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的“逆风翻盘”,勾勒出上下齐心、笃定实干的精神风貌。
02 民生为本
全力践行利民宗旨
冬日暖阳下,棕黄色的教学楼在蓝天下格外亮眼,塑胶跑道上,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锻炼身体……海滨小学总投资约7000万元,2016年在原址上进行拆建,2019年投入使用,提升了定海城南区块办学条件。“本来计划把两个孩子送到别的学区上学,发现这个学校硬件挺好,我就把孩子放在这里了。”正在接孩子放学的市民孙维对记者说。
更新校舍,拆旧建新,满足群众对教育质量的高要求。在城东街道,畚斗岙幼儿园2021年建成,亲亲幼儿园通过招投标搬入,成为一所“公建民营”幼儿园;在金塘,沥港幼儿园建成并使用,岛内3个片区的公办幼儿园都有了新园……
以百姓心为心,以群众盼为向。过去五年,定海区新改扩建学校14所,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模式调整完善,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全域推行,获评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
定海区医共体组建成立,瑞金医院舟山分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定海分院落地运营……定海区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卫生事业五年来“喜事不断”,在家门口看好医生不再是奢望。
去年,浙江省人民医院定海分院与总院联动,成功救治了一名因肝粉碎性破裂出现大量失血的危重病人。“这在以前很难想像。”定海分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张瑜告诉记者,从前碰到这样的危重病人,“转院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从“没办法”到“治得好”,定海不断补齐本岛医疗服务能力短板。去年4月,该区与省人民医院签订“山海”提升合作协议,成立浙江省人民医院定海分院,通过专家进驻、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等手段,全力推进医技水平提升、数据共享及重点学科建设,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医疗服务。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也不断升级。完成规范化改造的小沙街道增辉村卫生室,候诊大厅内宽敞明亮,全科门诊、输液观察室、远程门诊等功能服务室一应俱全,药房内配备250余种药物。通过规范化建设,这个昔日落后的卫生服务站已演变成一个功能齐全的小型卫生院。
“白泉镇小展村等8个卫生室(站)2020年完成改造,去年又规范化改造了增辉村和大沙村2个村级卫生室(站)。”定海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说,定海区过去五年持续推进村级卫生室(站)规范化建设,通过硬件设施提档、服务模式转变、服务能力提升,打通服务村民“最后一公里”,全力践行利民惠民根本宗旨。
03 着手细处
全面更新城乡面貌
乡村不比城市差。随着乡村振兴的大手笔建设,可感可及可体验的新农村风貌让群众幸福感愈发强烈。五年来,定海区以宜居为导向,持续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万象更新。
治理农村环境,撬动美丽经济。小沙街道把三毛文化与当地特色相融合,乡村环境实现“提档升级”。风和日丽的春天,小沙街道庙桥村三毛主题公园总会迎来一拨拨游客。“荒地变公园,我们村热闹了很多。”村民们怎么也想不到,昔日鸡棚、鸭棚随处可见的荒地,经过改造后能吸引城里人参观游玩。
文旅融合,乡村美丽蝶变。马岙街道提升改造马岙博物馆,对楼门街、林氏祠堂等加以修缮与保护,“千年稻香”概念植入街道景观带建设,与定海远洋渔业小镇、南洞艺谷景区等形成乡村旅游发展集聚区,居民踏上共同富裕之路。
建管并重,品质镇区不断显现。岑港街道重点打造“明清古街”司前街为品质街区,提升入城口,设立具有历史元素、古镇记忆的牌坊。同时,新建公共停车位1000余个,改建、新建公共厕所6座,建设滨海公园、美丽河湖公园等休闲绿地,大幅提升司前集镇区以及岑港河沿岸周边人居环境。
漫步定海老城区,风景同样精彩:粉刷墙面、改造管线,老旧住宅小区旧貌换新颜;破旧立新、拓宽马路,城市道路愈发平坦有序;商圈林立、霓虹闪烁,海上古城更加充满人间烟火气息……
完善城市功能,推动老城“蝶变”。截至2021年,定海区完成城中村(旧城)改造108.3万平方米,累计建设安置房项目33个、改造老旧住宅小区969幢、完成C级以上危房解危107幢。
小区有物业,出入乘电梯,搬入雅竹苑小区的新家,72岁的市民王桂仙生活过得乐滋滋,“推窗还能看到海景。生活在这里,我们真幸福。”
2021年5月,位于定海城区的竹山门区块安置房项目雅竹苑小区交付使用,王桂仙成了回迁的首批住户,一家人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以前一户炒菜,家家都有油烟味。”王桂仙说,老房子的居住面积很小,楼与楼之间挨得又紧,遇到强降雨还会受淹,这样的日子不会再有。
实施道路改造、管网改造、亮化彩化等工程项目48个,打通断头路、瓶颈路20条……过去五年,也是定海公共基础建设日益完善的时期。
天然氧吧化身智能健身房。集生态保护、亲水休闲、湿地野趣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定海湿地公园对外开放。公园内还有免费向市民开放的全市首套室外智能健身房,“聪明”的智慧跑道还能让市民在挥汗锻炼之间,精准掌握各项健康数据。
五山工程造就休憩新空间。东海云廊东山段去年10月惊艳亮相,在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的同时,连绵的青山多了一条彩带,繁华的城市多了一处依山观海的好地方。“只要不下雨,我一直来这里运动。”去年国庆期间,户外运动爱好者吴先生还邀请了外地的朋友来体验别样的山海胜景。
未来画卷
FUTURE
围绕2025年目标,着力抓好“坚持项目为王、深化开放,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人才强区、创新驱动,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等八个方面工作,坚定不移当好“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排头兵,加快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奋力争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港城标杆。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至23万元/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2%;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2.6亿吨,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36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75以内。
——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经济总量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油品、粮油、远洋渔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船舶海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优势持续放大,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突破壮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更具竞争力。
——建强科技创新新引擎。区域创新活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创新型人才队伍、体制机制改革、重大平台建设等取得新突破,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在四大新兴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
——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以数字化牵引全面深化改革,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成为浙江自贸试验区重要功能区。与沪杭甬等长三角发达城市合作取得实质进展,在长三角一体化尤其是甬舟一体化中的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
——迈入城乡发展新阶段。城市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完善,港产城更高水平融合发展,全域景区的人文品质城市基本成型,加快实现农业农村全面振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进一步优化,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整体环境质量保持在全国前列。
——构筑社会治理新样板。党建统领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实践持续深化,在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走在前列。平安建设体系更加完善,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显著增强,现代应急体系基本建成,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社会民生发展主要指标居全省前列,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社会文明显著提升,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得到更高水平满足。
阅卷回音
MARKING
勇往直前的排头兵
争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港城标杆,定海在强劲的时代脉动中负重奋进。
海洋产业强势崛起、数字经济精彩纷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争妍斗奇,民生短板悄然拉长、共同富裕渐行渐近……连续五年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在全市四成左右,定海堪称排头兵。
新征程,新篇章,新期待,怎不令人心潮澎湃。
记者:吴建波 通讯员:康明军 图片:定海区委宣传部
松江区委副书记、区长李谦,松江区委常委、副区长赵勇,上海铁路枢纽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王伟志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今天(6月21日)上午,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介绍《松江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有关情况。
2022年,攀枝花军分区高质量落实军转干部专业移交安置工作,会同地方相关部门完成了干部、退役军士的移交安置任务。攀枝花市某部上校政委付建忠谈及自己的感受时,满怀激情地说到:“二十余载从军岁月,给我激情燃烧、意气风发,不一样的年华,现在转业回
贺樊丽 封面新闻记者 汪仁洪2021年,四川省广安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呈现出农业贡献突出、工业支撑增强、服务业提质发展的可喜景象。2022年,广安产业如何实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广安
完善组织体系,推动党建工作先进区创建工作,才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组织保证。近年来,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围绕党的组织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在全区开展了以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发展思路好、制度落实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为主要内
资源枯竭后的动能转换——松滋转型发展5年回眸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荆州社会正文 来源: 湖北日报 时间:2017-12-09 10:36图为:松滋市城区鸟瞰图为:葛洲坝松滋水泥有限公司图为:棚户区新貌图为:稻谷溪城市湿地公园鸟瞰
映象网许昌讯(记者 康世保 实习生 赵悠然)12月18日,许昌市建安区举行“宜居之城”建设推介大会。许昌市副市长刘胜利、市政府副秘书长郑永辉、建安区区委书记邵七一、建安区人民政府区长马浩、建安区常务副区长李亚强、副区长孙俊洲、李智虎、周垚,
最近很多人问我开平区未来的发展规划如何?最近几年,关于开平区的规划项目还是挺多的,今天咱们从开平的六个镇分开来讲,(开平还有5个街道,这个有时间单独讲。)开平镇,起到头部带头作用。开平镇是开平区六个镇中面积最大的,也是唯一一个和其他镇都相连
(中国减贫故事)借势京津 河北廊坊高质量发展再提速中新社廊坊12月15日电 题:借势京津 河北廊坊高质量发展再提速中新社记者 宋敏涛北京城市副中心往东8公里外的潮白河东岸,正成为京津冀三地影视文创产业发展交汇点,占地220亩的河北廊坊大厂影
本报讯(通讯员 关晓晔)宝鸡钢管一季度签约额同比增长三成,秦机高端智能齿轮装备研制与产业化项目、航天航空超精密装备生产基地、西部传感器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擦去疫情阴霾的渭滨大地,生机盎然,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全区高质量发展底色更亮
1月7日,泽州县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大会召开后,引起了泽州县各界代表的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本次大会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加了油鼓了劲,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期声】晋城市兴达铸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史继伟今天听了泽州县鼓励和支持民营经